TDI相機的stage從很早以前的32stg、96stg、256stg、到388stg…不斷增加,但stage的增加也意味機構設計的困難度、與製造成本大幅度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客服工程師調機的能力也必須跟著加強。筆者初入機器視覺行業,第一台玩的就是TDI相機,至今玩了TDI相機將近二十個年頭,深感增加stage來提升相機的感光能力是一個雙面刃;高stage只適合使用在少數的特殊應用。因此對於DALSA現在的TDI相機從上一代的256stg改成128stg,並改以BSI感光元件維持感光能力的更新深表肯定!
HDR(高動態範圍成像,High Dynamic Range Imaging)功能已經是Teledyne DALSA線掃相機的基本功能。這個功能主要是用在克服表面反光差異太大的產品,這篇文章將用面板玻璃檢測這個常見範例讓大家可以快速理解它的應用場景、以及有哪些優勢?
每當和客戶介紹CIS時,通常客戶最難理解的是它的透鏡設計;獨特的SLA透鏡排列,讓CIS可以形成1:1的影像。和一般工業鏡頭一樣,如果我們希望鏡頭的解像力越高,SLA的景深就會越淺、工作距離越近。但面對高解析應用時,挑選CIS卻不總是參數越好,成像就越清晰...
相機校正主要是為了確保成像清晰,這也是為什麼有的設備商明明沒有光源不均問題也沒有鏡頭暗角問題還是會做校正,甚至校正就是他們調機的SOP之一。相機校正的原理是什麼?做不做差多少?有哪些注意事項?本篇文章將一次為您全面剖析。
在比較或選擇工業相機的感光元件時,有六大參數是一定要注意的,本文將針對這六個參數進行介紹,幫助您選擇最適用的工業相機。
自定義FPGA(現場可程式化邏輯閘陣列)為實現個性化的電子設計提供了機會,本文將詳細探索自定義Rapixo FPGA能為開發現場帶來的好處。
LED由於本身產品特性關係,非常適合製作長度很長的light bar,但如果只是單純將LED排列成一排,雙臨的LED之間會產生間隙,導致取像時會看到亮暗亮暗的現象,而為了消除這個現象,大多數廠商會加裝擴散板或是擴散膜在LED上,再加上聚光鏡,但對於一些高階的機器視覺應用而言,往往會對LED light bar的聚光效果有著更高的要求,因此一些高技術力的廠商就會選擇單向擴散膜而非一般的擴散膜。
隨著工業4.0的迅速發展與疫情造成的缺工影響,工廠自動化能夠解決人力短缺及人力成本增加的問題,還能減少因人為失誤所造成的產品瑕疵及時程延誤,提高生產效率,所以可以自動搬運的無人車需求也與日俱增。本文將介紹透過無人搬運車導航系統實現精準定位的三種模式,消除潛在的工安問題。
由於相機的感光元件是一個個正方形的感光像素,因此正方形的物體在正確拍攝手法下,顯示出來也應該是正方形的,所以如果影像被壓縮或是拉伸,代表移動速度與觸發拍攝的頻率不匹配。空間校正功能指的也就是感測器對齊的補正功能,但在使用此功能之前, TDI相機最重要的就是先獲得方形的圖像,本文將詳細介紹空間校正的原理跟參數調整方式,希望能對您在相機調校上有所幫助。
當解決客戶疑問時,我們經常碰到「為什麼鏡頭規格表的景深和我們實測的不一樣?」或是「為什麼你們工程師提供給我們的景深和鏡頭規格表上寫得不一樣?」等等疑問,本篇藉由探討景深相關定義,為您解答這個實務上常碰到的問題。
3D輪廓感測器是指以非接觸式或接觸式的方式獲取物體表面的高度資訊,並廣泛應用於工業製造、質量檢測、機器人視覺等領域,但使用者卻常常混淆 Z-Resolution(Z軸精度)與 Z-Repeatability(Z軸重複精度)兩個參數的意思,本文將分別就這兩個常見的3D參數做介紹,幫助您輕鬆看懂3D sensor規格。
我們的網站會透過瀏覽器 Cookies 提供您客製化操作體驗、社群媒體功能,並會透過其分析網站流量等統計數據,若繼續使用本網站,代表您同意我們使用瀏覽器 Cookies 為您提供服務。如果您不同意,請停止使用我們的服務。了解更多請見隱私權政策。